越努力越优秀,越优秀越努力。
她用四年印证了这句话。四年平均绩点4.41,稳居专业前1%。获评“优秀毕业生”,参与课题组并撰写学术论文。多次荣获国家级奖学金。
她就是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陈佳婷,已保研至中国人民大学。
(资料图)
有一份热
就为“三农”发一分光
“要做有价值的研究。”
在大一暑假,陈佳婷就立下了这样的学术目标。她跟随团队去往广西北海实地调研,以种植荔枝和龙眼为主要经济收入的村子。
闷热的夏天里,汗流浃背的陈佳婷与当地村民面对面交流。她第一次真切地了解到果农的不易。收成不好,果农愁;收成太好,果农依旧会为水果销售问题心忧。
漫山挂果的丰收盛况与农民忧郁紧皱的眉头对比过于鲜明。陈佳婷在心底一连串发问:为什么会没有销路呢?为什么没有形成规模经营?到底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?
正是这些在课堂上无法切实感受的生产实际,让陈佳婷坚信“不能纸上谈兵”。只要自己有一份热,就要为“三农”发一分光。
这次实地调研以后,陈佳婷的认真程度又上了一个台阶。她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规划,然后以马拉松选手的意志去坚定地完成。
保研人大
这不是一场单打独斗的比赛
很有心气的陈佳婷,其实在大三寒假就早早定下了自己的本科阶段目标:保研中国人民大学。
虽然入学以来一直在为这个目标努力,但陈佳婷仍然经历了一段“焦灼又漫长”的保研之路。因为各种变故和意外,陈佳婷被迫推迟了保研复习计划,并在大三下学期陷入了被论文、竞赛和课业重重夹击的处境。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。
幸好,这不是一场单打独斗的比赛。父母作为坚强的后盾,给予她很大的支持与信任;朋友作为倾听者,让她在疲惫时敞开心扉;而导师作为指引者,引导她不断进步,一步步探索科研之路。
在大家的陪伴下,陈佳婷把落下的进度逐步追回,如期完成保研申请,并如愿收到了来自人大的录取通知书。
回想起这段“焦灼”的时光,陈佳婷深觉“累并快乐着”。成功保研后,她有了更多时间发展兴趣爱好。“终于脱离别人眼中的‘传统型学习选手’形象。”陈佳婷开玩笑道。
不过很快,闲不下来的陈佳婷又投入到乡村振兴方向的实习,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提前做好准备。
她说:“未来,我将继续秉持华农人求真务实的品质,书写自己的‘三农’故事,为强农兴农做出自己的贡献。”
星光永远不会偏爱闲逸者,只照亮那些努力追寻梦想的脚步。这背后的荣光,一步一个脚印,来自于陈佳婷的无比执着和勤勉。这些努力的脚步声,一步步在时间的沙漏中凝聚成硕果。
后续,我们还将带来更多优秀小伙伴的故事。敬请关注,一起向榜样看齐!
本文来源于中国大学生网,由“大学之大”整理编辑。